閥桿拉傷的原因:
(1)閥門過開解體發現,上閥座密封面上有很深的壓痕,可能有部分STL硬質合金物質脫落,進入閥桿與上閥座環和填料隔套的間隙。
(2)閥桿彎曲進行閥桿徑向圓跳動量測量時,3號閥的閥桿的最大徑向圓跳動為2mm,彎曲的閥桿可能對上閥座、填料隔套及填料壓蓋有很大的摩擦。過關或不平衡力會導致閥桿彎曲變形。
(3)配合間隙問題閥桿與其他幾個密封件的配合間隙,尤其是與上閥座環的配合間隙過小。
(4)水平安裝對于閘閥來講,一般情況下應是豎直安裝于管線,如安裝空間不夠,或為了方便操作與維護,才不得已水平安裝。水平安裝的情況下,沉重的閥板會給閥桿一個某種程度上向下的不良性力,部分惡劣工況下則可能會使閥桿產生一定的疲勞,同時使閥桿與上閥座環、填料隔套、填料壓蓋之間的底部間隙變小并增大摩擦力,進入間隙的雜質在水平方向也不容易落出。3臺閥門閥桿的劃傷部位基本都在閥桿水平方向的底面和偏下側面。
(5)電動執行裝置電動執行裝置的設計、裝配、調試不當是導致閥桿拉傷的直接原因。手動操作改成電動操作,畢竟與原閥門不是原配,在其結構的設計上,可能與手動閥門存在不協調的地方;裝配的電動機構的軸心可能與原蝸桿機構不同心造成閥桿彎曲;調試方法不當,由于電動裝置轉速過快致使閥門產生過開或過關的情況,電動裝置的扭矩過大,在全開或全關時,給閥桿或閥座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力,造成某種程度的破壞和不良影響,以致產生如此嚴重的損傷。
修復步驟第一步,閥桿測繪。
第二步,閥桿直線度檢測。
第三步,根據上一步的結果來判斷是否需要校直。
第四步,根據閥桿拉傷情況按如下步驟執行修復工藝,用銼刀將拉傷處的毛刺去掉;對拉傷較淺的部位,使用扁鏟加工至深1mm左右,然后用砂布或角磨機打磨粗化,此時將呈現出新金屬表面;用TL-700金屬清洗劑清洗表面,使被修復的表面無油、無塵和無污物等;根據閥桿材質選定金屬粉末熔覆拉傷處。
第五步,激光熔覆和細部修整。根據測繪出來的閥桿圖樣在熔覆機上進行數控編程;熔覆拉傷表面處,根據傷痕深度反復多次執行熔覆;最終熔覆后的高處要求高出原有尺寸1mm以上;用車床、銼刀、刮刀和砂布等工具將高于原尺寸的熔覆層去除,操作時要隨時測量,不要使熔覆層低于原尺寸,并且預留0.5mm作為精修整量;待尺寸達到精修余量時,分別用600號、800號的砂布繼續打磨;當尺寸高于原尺寸0.2mm時,更換金剛砂,研磨至實際尺寸精度即可。
上一條:安全閥泄漏的起因是什么?
下一條:氣動球閥的應用及特點 |
![]() |